在智能电视普及的今天,许多父母却因操作复杂望而却步。传统智能电视的信号源切换需多层菜单跳转、语音交互对普通话要求极高、远程沟通仅能依赖手机小屏……这些痛点让子女牵挂父母时,总因“技术门槛”而增添无奈。


7月31日,康佳推出的G10系列电视以“化繁为简”为核心,通过自研易AI系统、远程协助功能、AI多方言语音等技术,直击父母用电视的三大核心痛点:操作复杂、沟通受限、体验割裂。这款产品不仅是一款电视,更成为连接代际亲情的“桥梁”。

两步完成核心功能,像用手机一样顺手

康佳G10的易AI系统搭载易桌面功能,将信号切换、影音投屏、观影记录、应用推荐四大高频需求置于底栏悬浮窗口。父母想重温前日未看完的剧集,或切换至有线电视信号源,仅需两步点击即可完成,彻底告别“找不到入口-层层跳转-操作失败”的恶性循环。


技术实现逻辑界面重构:基于用户行为大数据,提炼父母最常用的四大功能,通过底栏固定提升触达效率;交互优化:简化操作路径,例如影音投屏功能整合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多设备协议,一键即可投屏;跨设备协同:子女可通过手机APP远程设置“常用功能快捷入口”,进一步降低父母学习成本。

尤其针对特定的用户场景:父亲想看昨晚未看完的战争剧,点击底栏“观影记录”直接跳转;母亲想将手机中的家庭照片投屏至电视,点击“影音投屏”后选择设备即可完成。

23种方言识别,让电视“听懂”父母

针对父母普通话不标准导致的语音交互失败问题,G10的AI多方言语音功能支持粤语、四川话、河南话等23种方言识别,并实现多轮对话与模糊搜索。例如,广东父母说“睇下昨日个打仗嘅剧”(看昨天的战争剧),系统可精准识别粤语并调出对应内容。

技术突破点

  • 方言语义库:基于百万级方言语音数据训练模型,覆盖南北主要方言的发音特点;
  • 模糊识别算法:通过上下文关联推算用户真实需求,例如用户说“找那个戴眼镜的男主角演的片”,系统可关联演员库推荐对应影片;
  • 多轮对话支持:用户无需重复唤醒语音助手,可直接补充指令,如“换一部喜剧”“要免费的”。


此功能打破智能电视“仅服务年轻人”的局限,让技术真正适配银发群体需求。据测试,方言识别准确率达92%,较传统语音助手提升40%。

远程看护+视频通话,打破空间限制

G10的远程看护功能允许子女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家中画面:父母是否安全坐在沙发上看报、孩子是否认真写作业、家中是否有异常动态……这一功能解决了“报喜不报忧”的沟通盲区。

视频通话功能则通过电视大屏实现“面对面”交流。父母无需手持手机,点击电视上的通话按钮即可与子女高清视频,连孙子的表情细节都清晰可见,彻底告别手机小屏的“眯眼观看”体验。


技术实现低延迟传输:采用H.265编码与P2P直连技术,确保视频通话流畅不卡顿;隐私保护:看护功能需子女授权开启,且画面仅存储于本地,杜绝数据泄露风险;适老设计:通话界面字体放大、按钮触控区域扩大,降低误操作概率。

技术深耕:从单一突破到系统化创新

G10的适老化功能并非孤立技术点,而是康佳在算法开发、用户体验研究、跨设备协同等领域多年深耕的结果。例如:

  • 易桌面的两步操作:基于用户行为热力图分析,提炼最高频需求;
  • 方言识别:依托康佳百晓大模型的语义理解能力;
  • 远程协助:需实现电视与手机的实时数据同步与低延迟控制。

“康佳G10证明,智能电视的创新不应止步于参数竞争,而需回归用户真实场景。”——家电行业分析师李明指出,“其适老化设计为行业树立了标杆,推动技术从‘可用’向‘好用’进化。”

7月31日,康佳G10电视正式开启预售。对于渴望让父母轻松使用智能电视、打破远程牵挂障碍的消费者而言,这款产品不仅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,更传递了“懂需求、更懂家人”的品牌温度。

在智能设备泛滥的今天,康佳G10的选择回归本质:技术应服务于人,尤其是需要被关怀的群体。当父母能自如操作电视、当子女能实时“看见”家中的温暖,科技便真正融入了生活。